中国化学仪器网
首页 信息报道 流变学 流变仪 图书期刊 专家咨询 我的流变 论坛
学术交流 | 厂商动态 | 科技发展| 综合信息 | 人物介绍
搜索:  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信息报道  >  综合信息 >  正文  
国产全合成润滑油获重大突破
2012-09-20 来源:中国聚合物网    点击次数:3114次    
    我国高端合成润滑油产品一直严重受制于人的局面可望改变。记者昨日从西安艾姆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了解到,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全合成润滑油(基础油),不仅黏度指数高于现有国际平均水平,且拥有倾点低、抗氧化、耐腐蚀、绿色环保等优点。

  目前,该产品已进入工业化中试阶段,艾姆公司正在调试中试设备,针对产品应用领域及产品品种,进行细化与完善,为产业化做准备。

  润滑油在工业上用途广泛,我国每年润滑油需求量约为950万吨,绝大多数为石油炼制生产的传统矿物质润滑油。由于传统润滑油为混合物,分子大小不一,物质成分各异,润滑效果较差。合成润滑油作为新型高端产品,核心技术一直被英、美等发达国家垄断。目前,欧美合成润滑油占市场使用比例超过50%,而我国仅为15%,基础油依然严重依赖进口,国产化率不足3%。

  据公司技术负责人王静介绍,经过1年多反复试验、研究,新一代全合成润滑油(基础油)技术攻关取得成功。这种润滑油由烯烃聚合而成,黏度指数在140~180,最高可达210。这不仅高于化石润滑油的90~100,也达到甚或超过了美国石油学会(API)、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(SAE)的润滑油国际标准。同时,该润滑油低温性能优越,倾点在-60℃~-50℃,保证了低温条件下的流动性,从而保护了发动机在极低温度下正常运转。

  经西北大学、陕西省石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凝胶渗透色谱、核磁共振检测,该产品基础油分子大小均一,可极大地降低摩擦系数。“这些还只是基础油的检测结果,若用添加剂调和后,黏度指数等指标将更高,可应用于航空、汽车、军工、机械、精密仪器等领域。”曹江玉告诉记者,如将纳米材料技术应用在该润滑油产品中,纳米材料随润滑油作用于机件表面,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,摩擦系数将大大降低。同时,纳米粒子渗透到金属表面凹痕和微孔中,形成保护膜,具有极强的机械抗磨损性能,纳米材料的物理特性也能得到有效发挥。他表示,国外合成润滑油也采用聚合反应技术,但艾姆公司的工艺更加简化。目前,公司已获得了国家5项发明专利初审合格证书。

 
版权与免责声明: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流变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。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,也不构成其他建议。仅提供交流平台,不为其版权负责。如涉及侵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。邮箱:info@rheology.cn。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
   相 关 新 闻
上海交大举办“第五届...
浙江大学高分子系宋义...
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...
香港科技大学化学工程...
2010年复杂流体流变学...
国际流变学者-悉尼大...
中科院“百人计划”入...
2009年复杂流体流变学...
著名动态力学热分析专...
流变学专家-袁学锋教...
高分子物理学家-美国...
中科院物理所软物质物...
青年流变学者-上海交...
“长江学者”华南理工...
上海交通大学流变学研...
 
互联网站: 中国聚合物网    中国化学仪器网    中国塑料技术网    化学化工论坛
- 网站导航 - 关于我们 - 法律声明 - 广告服务 - 联系我们 -
中国化学会和中国力学会流变学专业委员会(中国流变学会)唯一合作网站
Rheology.cn Copyright(C)2006,All Rights Reserved.
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,所有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